- ·上一篇文章:泰国国际航空
- ·下一篇文章:Buffalo, NY marketing
台湾门到门海运
主条目: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
袁世凯(左)与孙中山(右)以及两面代表早期中华民国之国旗(五色旗与青天白日满地红)。
甲午战争后,身为中国第二个非汉族王朝的清朝面临许多政治和外交危机,民间革新与革命思潮涌现。惟清廷的改革进程远不若知识份子所期待,许多志士逐渐对清廷不再抱存寄望,转而同情或投入革命。1894年,孙中山创立兴中会,号召推翻清朝与帝制,建立共和国家;尔后,因士绅和知识份子逐渐认同革命思想,同华兴会、爱国学社、青年会合组同盟会。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(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),同盟会成功发起武昌起义,数月内各省响应,纷纷独立,史称辛亥革命。到阳历12月29日时,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的17省已经宣布独立。
在当时的情势下,岌岌可危的清廷起用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。虽然袁世凯发兵击溃湖北的革命军,但他希望议和以实现自己的目标,之后双方断断续续停战,并正式派代表于上海南北议和。武昌起义成功后因有黎元洪与黄兴之争,直至孙中山自海外返国,方被独立各省代表选为临时大总统[参 29]。
辛亥革命隔年(西元1912年)阳历1月1日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,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并改用民国纪年,中华民国正式建国。同年1月至3月,临时政府将去年12月25日通过的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》定为临时宪法。同年2月12日,隆裕太后在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,代宣统帝溥仪发布《退位诏书》,大清帝国至此灭亡,标志着中国数千年君主制的终结[参 30]。
[编辑]北洋时期
主条目:北洋政府和北伐
五色旗——北洋时期的国旗
袁世凯利用军事优势与政治手腕,在南北议和中取得绝对优势。临时政府方面为了使全国情势恢复稳定,同意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,并在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制定后迁都北京,史称北洋政府。于此时期,中华民国遭遇两次危机,第一次是袁世凯称帝的洪宪帝制,肇因在国民党于国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次,尔后多数党领袖宋教仁返北前于上海遭刺殒命,政局丕变,袁乘乱推动帝制,惟终因蔡锷、唐继尧与李烈钧等人发起护国战争(又称云南起义)推翻袁世凯政府。第二次为张勋发动复辟,期间被段祺瑞所驱逐于外,尔后段废除《临时约法》,孙中山随即发起护法运动,于广州建立军政府,军政时期开始。此时期,由西方引进民主及科学思想,发起许多社会运动。以北京学者为首的新青年派等知识份子发起新文化运动,而以南京学者为首的学衡派等知识份子倡议复兴中华文化。中华民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战胜国,由于巴黎和会的青岛归属问题使知识份子愤而发起五四运动,最后政府拒签凡尔赛条约。
北洋政府因为府院之争、贪污腐败(例如曹锟利用贿选当选总统)与民国军阀割据而动荡不安。最后分裂成数个军阀,主要势力有:据有东北、河北及山东的奉系张作霖(含鲁系)、河南湖广的直系吴佩孚及江南的新直系孙传芳。至于广州护法政府在孙中山主导下进行第一次北伐,但因实力不足,与陈炯明等军事将领意见不和而失败。孙中山寻求美、英、法等国支援未果后,改与苏联合作,成立中国国民党,在共产国际协助下重建政府,并在苏联协助下成立黄埔军校,称为联俄容共政策,然而这也使共产党势力进入至中国国民党之中[参 31]。1925年,护法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,并建立国民革命军(简称“国军”或“革命军”)。1925年底,国军东征陈炯明,李宗仁平定滇、桂叛军,缔造了北伐契机。最后以蒋中正为总司令于1926年宣布北伐。
北伐期间,国军主力北上攻下长沙与武汉,击败直系后东征攻下南昌。东路军经由闽浙,最后与主力军会合于南京,新直系溃败。之后因为容共问题,经过清党(四·一二事件),蒋中正于1927年4月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,是为宁汉分裂;随后武汉国民政府同意“分共”,与南京方面合并,史称宁汉合流。随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暴动,建立自己的军队。1928年西北军冯玉祥与晋系阎锡山加入国军,兵分三路攻向北京。期间日本为阻碍北伐于济南引发五三惨案,国军避免冲突而绕道。最后国军攻克北京;奉系张作霖于沈阳皇姑屯车站遭日本人炸死。年底,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,北京被改名为北平,至此北伐完成,北洋政府解体,中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。
袁世凯(左)与孙中山(右)以及两面代表早期中华民国之国旗(五色旗与青天白日满地红)。
甲午战争后,身为中国第二个非汉族王朝的清朝面临许多政治和外交危机,民间革新与革命思潮涌现。惟清廷的改革进程远不若知识份子所期待,许多志士逐渐对清廷不再抱存寄望,转而同情或投入革命。1894年,孙中山创立兴中会,号召推翻清朝与帝制,建立共和国家;尔后,因士绅和知识份子逐渐认同革命思想,同华兴会、爱国学社、青年会合组同盟会。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(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),同盟会成功发起武昌起义,数月内各省响应,纷纷独立,史称辛亥革命。到阳历12月29日时,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的17省已经宣布独立。
在当时的情势下,岌岌可危的清廷起用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。虽然袁世凯发兵击溃湖北的革命军,但他希望议和以实现自己的目标,之后双方断断续续停战,并正式派代表于上海南北议和。武昌起义成功后因有黎元洪与黄兴之争,直至孙中山自海外返国,方被独立各省代表选为临时大总统[参 29]。
辛亥革命隔年(西元1912年)阳历1月1日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,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并改用民国纪年,中华民国正式建国。同年1月至3月,临时政府将去年12月25日通过的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》定为临时宪法。同年2月12日,隆裕太后在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,代宣统帝溥仪发布《退位诏书》,大清帝国至此灭亡,标志着中国数千年君主制的终结[参 30]。
[编辑]北洋时期
主条目:北洋政府和北伐
五色旗——北洋时期的国旗
袁世凯利用军事优势与政治手腕,在南北议和中取得绝对优势。临时政府方面为了使全国情势恢复稳定,同意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,并在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制定后迁都北京,史称北洋政府。于此时期,中华民国遭遇两次危机,第一次是袁世凯称帝的洪宪帝制,肇因在国民党于国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次,尔后多数党领袖宋教仁返北前于上海遭刺殒命,政局丕变,袁乘乱推动帝制,惟终因蔡锷、唐继尧与李烈钧等人发起护国战争(又称云南起义)推翻袁世凯政府。第二次为张勋发动复辟,期间被段祺瑞所驱逐于外,尔后段废除《临时约法》,孙中山随即发起护法运动,于广州建立军政府,军政时期开始。此时期,由西方引进民主及科学思想,发起许多社会运动。以北京学者为首的新青年派等知识份子发起新文化运动,而以南京学者为首的学衡派等知识份子倡议复兴中华文化。中华民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战胜国,由于巴黎和会的青岛归属问题使知识份子愤而发起五四运动,最后政府拒签凡尔赛条约。
北洋政府因为府院之争、贪污腐败(例如曹锟利用贿选当选总统)与民国军阀割据而动荡不安。最后分裂成数个军阀,主要势力有:据有东北、河北及山东的奉系张作霖(含鲁系)、河南湖广的直系吴佩孚及江南的新直系孙传芳。至于广州护法政府在孙中山主导下进行第一次北伐,但因实力不足,与陈炯明等军事将领意见不和而失败。孙中山寻求美、英、法等国支援未果后,改与苏联合作,成立中国国民党,在共产国际协助下重建政府,并在苏联协助下成立黄埔军校,称为联俄容共政策,然而这也使共产党势力进入至中国国民党之中[参 31]。1925年,护法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,并建立国民革命军(简称“国军”或“革命军”)。1925年底,国军东征陈炯明,李宗仁平定滇、桂叛军,缔造了北伐契机。最后以蒋中正为总司令于1926年宣布北伐。
北伐期间,国军主力北上攻下长沙与武汉,击败直系后东征攻下南昌。东路军经由闽浙,最后与主力军会合于南京,新直系溃败。之后因为容共问题,经过清党(四·一二事件),蒋中正于1927年4月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,是为宁汉分裂;随后武汉国民政府同意“分共”,与南京方面合并,史称宁汉合流。随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暴动,建立自己的军队。1928年西北军冯玉祥与晋系阎锡山加入国军,兵分三路攻向北京。期间日本为阻碍北伐于济南引发五三惨案,国军避免冲突而绕道。最后国军攻克北京;奉系张作霖于沈阳皇姑屯车站遭日本人炸死。年底,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,北京被改名为北平,至此北伐完成,北洋政府解体,中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。